陳立農:如果不做藝人,我可能會做心理醫生

明星公益
2021-12-14

他希望參加公益是源于內心的熱愛,因為這樣才會長久。

陳立農:如果不做藝人,我可能會做心理醫生

 

歌手、演員陳立農。


文/本刊記者 萬小軍


18歲那年,陳立農做了一個重要決定:把某合作項目的個人收益全部捐給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


那是他初出茅廬的第一年,這筆捐款也成為他公益之路的起點。三年來,他漸漸明白,公益是身為新生代藝人的他必須要做的事。


“藝人要有社會責任感,當我有些能力的時候,就想幫助到更多人!标惲⑥r對《中國慈善家》說。


出道即公益


粉絲們喜歡上陳立農是在2018年,因為他在《偶像練習生》的表現。


“你們可以叫我農農!迸_灣口音的自我介紹過后是略帶緊張的笑容。但當音樂響起,他似乎變了一個人,全情投入在演唱里。這種反差讓音樂導師李榮浩也感到意外。


一首《女孩》唱罷,舞蹈導師出了難題,要求陳立農即興來一段舞蹈表演。這是他的短板,相對于其他同臺人短則一年長則幾年的練習生經歷,陳立農只有半年的練習生時長,學舞蹈也僅有兩個月。


聽到舞蹈導師的要求后,陳立農蒙了,他下意識地后退了一步。調整心態,擺好姿勢,隨著《rumors》的節奏邁出舞步,在后面的表演中,他的表現讓人驚訝。最終,A的成績讓這個身高超過一米八的大男孩激動落淚。


呆萌、可愛是現場觀眾對陳立農的第一觀感,粉絲們也因為這場表演記住了這個愛笑的大男孩。


出道沒多久,2018年9月,陳立農參加了芭莎公益慈善基金與北京嫣然天使兒童醫院聯合主辦的“愛在天使”公益活動,這是他第一次為公益活動站臺。公益從一開始就成為他演藝道路上的重要因子。

陳立農:如果不做藝人,我可能會做心理醫生

 

2019年11月,陳立農在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了解丹頂鶴及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工作。


2019年,陳立農來到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這里主要保護丹頂鶴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賴以生存的灘涂濕地生態系統。那時的陳立農已經多了一個身份——中國綠化基金會2019-2021年度“濕地守護計劃”公益推廣大使。


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野生丹頂鶴遷徙種群數量約為1800余只,其中在中國境內越冬的種群數量在600只以內。如何保護好丹頂鶴以及它們生存的環境,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在探訪過程中,陳立農去了博物館了解關于丹頂鶴的知識及瀕危物種的生存狀況。來到鳥類繁育中心后,他又穿上了白色工作服進入丹頂鶴鳥舍,拿著掃帚清理雜物和糞便。給丹頂鶴喂完食物,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他張開雙臂做動作引導丹頂鶴振翅飛舞。


探訪結束,他欣喜地寫道:人工繁育的小鶴在身邊散步,遷徙的野生鶴群劃過天空,黃昏時分倦鳥歸巢……身臨其境、親力親為的公益之行讓陳立農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更了解到丹頂鶴的珍稀和生存困境,理解了保護濕地的重要性。他以推廣大使身份號召更多人加入到守護丹頂鶴的行列。


逆風成長


陳立農自認是個慢熱的人。有時遇到事情想要和人分享的時候,自己卻已經消化得差不多了。


通過微博,他訴說著自己對于成長的思考。20歲來臨前,他寫道,“在工作中,不想做一個沒有想法和毫無主見的藝人,只有造型外在的包裝,華麗的登場。這可能不是真正的我”。他也開始試著提出工作上的建議,小到自己發型的調整。

陳立農:如果不做藝人,我可能會做心理醫生

 

踏入娛樂圈三年,陳立農多了成長的蛻變。用他自己的話說,起初覺得這個行業光鮮亮麗,但其實在幕后才了解到每個人付出的心血與努力。當然,也會伴隨著焦慮和緊張。言語背后,他的那份坦誠一如當年。


人氣暴漲,對于當事者本人來說喜憂參半。


自出道以來,他憑借可愛男孩形象迅速收獲公眾關注與喜愛,面對粉絲奔涌而來的支持聲浪,當時未滿20歲的他還來不及應對周遭的一切,便嘗到了當紅的滋味。


這種突然被推到聚光燈下,被人們打量和評論的過程讓他不知所措,甚至感到格格不入。2020年發行的《格格不入》專輯如同陳立農心境的寫照:我愿意比誰都努力/沿著世界畫好的線向前進/卻沒忘記這格格不入的自己需要些勇氣……通過歌聲,他和粉絲找到情感連接的紐帶。


2020年,陳立農主演的第一部電影《赤狐書生》上映。演戲對于陳立農來說是一個全新挑戰,盡管上學時學過戲劇表演相關課程,但他也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做演員。


為了演好這部戲,陳立農上了兩個月的表演培訓課,包括無實物的表演訓練。也和其他演員一起圍讀劇本,將臺詞爛熟于心,盡可能提前融入角色。在開拍前便做足了充分的準備。


作為新人,陳立農帶給導演伊力奇不少驚喜,一場河灘上的夜場戲讓對方印象深刻。那一晚,陳立農哭得撕心裂肺,完全融入在角色中,半小時后才緩過來。


但電影上映后褒貶不一,相較于觀眾挑剔的眼光,在與行業前輩交流時,陳立農對自己這次銀幕首秀打出了6分的及格分!笆O聛淼目梢宰屪约憾嗉优Α,他這樣激勵自己。

陳立農:如果不做藝人,我可能會做心理醫生

 

2019年9月,陳立農以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兒童安全推廣大使的身份在內蒙古參與兒童安全教育工作。


多面出擊


年少成名后,壓力與日俱增,陳立農并沒有給自己定下長遠的目標和規劃,理由是自己還是個新人,還有很多的可塑性。在他看來,一切才剛開始,很多方向領域的學習都是一種新的挑戰。對于各領域的機會,他不會拒絕,想去嘗試更多可能。


但陳立農又很在意粉絲和公眾的看法,期望作品符合他們的口味,最終朝公眾認可的方向專注努力。這種復雜的心緒一直伴隨著他。也曾想過放棄,在沒有人了解或是被誤解的時候,支撐他繼續走下去的是家人、團隊和粉絲。


他對《中國慈善家》表示,自己熱愛的依舊是音樂,這也是不會放棄的事業。而在不同的領域嘗試后,也帶給了他很多新的靈感。


2020年對于陳立農來說,是變化和突破的一年。除了發行首張個人專輯、主演首部電影上映,他也成了多檔綜藝節目的常駐嘉賓。


“演戲需要花很多時間去融入角色,變成那個角色,這對我來說是個挑戰。而參加綜藝節目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在很集中的時間里去完成一些任務,和每個人一起相處,這些都給了我很多收獲!标惲⑥r樂在其中。


在音樂旅行類節目《美好的時光》中,他與曾經的音樂導師李榮浩同臺獻唱,點滴進步都被導師看在眼里。


他也很能和小朋友玩到一起,從2020年的兒童運動真人秀《小巨人運動會》到2021年的鄉村美育互助體驗類節目《田野里的歌聲》,都和兒童少年相關。他很樂意通過美育去培養小朋友的美好品德及欣賞美的能力。


錄制《田野里的歌聲》的一天晚上,陳立農單獨把一個名叫皓煊的小朋友叫了出來,兩人坐在學校草坪上聊天。他注意到皓煊性格內向,喜歡獨處,與其他小朋友并沒有過多交流。聽到皓煊說他在節目里交到的朋友是自己時,陳立農被感動了。


在陳立農眼中,皓煊并不是真的喜歡獨處,而是害怕與人交流。他向皓煊談及自己9歲時在夜市烤魷魚的經歷,鼓勵皓煊放松融入集體,學音樂、交朋友。說完,兩人還不忘碰拳約定。


他也有自己的困惑!拔覒撛趺礃觼砭S持演藝生涯,保持什么樣的心態?”面對這些問題,陳立農只能做好當下的自己,在努力中的尋找答案。

陳立農:如果不做藝人,我可能會做心理醫生

 

2019年9月,陳立農以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兒童安全推廣大使的身份在內蒙古參與兒童安全教育工作。


一起公益


出道三年,陳立農微博粉絲數量超過兩千萬,一條微博發布后少則幾萬次多則幾十萬次轉發。他意識到做好自己的同時要盡到藝人的責任。


陳立農的粉絲被稱為“農糖”,除了捐款,他們還發起為醫院送溫暖、在貧困學校建音樂教室,以及環;厥盏裙婊顒,多為自發組織。在陳立農看來,做公益如同生活,他希望參加公益是源于內心的熱愛,因為這樣才會長久。


粉絲曾為支持陳立農,特別制作了一首應援曲,這讓他感動。陳立農形容自己與粉絲如同一個團隊,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也像家人。當粉絲群體聚集在一起,他們能帶來力量。而想要引導粉絲的行為,首先自己要去實踐。


“他們會因為你的言行,去努力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因為這樣,我也在一直規范自己的言行,真正有價值的公益項目都會想去參與,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前行!标惲⑥r說。


除了身體力行以及引導“農糖”一起參與公益活動,陳立農也很享受通過音樂傳遞關愛的力量。

陳立農:如果不做藝人,我可能會做心理醫生

 

陳立農在粉絲為兒童捐贈的物品上簽名。


2021年,他先后參與創作推出了公益歌曲《小小花朵》和《千萬星火》!肚f星火》聚焦自閉癥兒童群體,《小小花朵》則與他的兒童安全教育推廣項目相關。


“社會有很多危險的時候,小朋友沒有經歷過太多事情,可能缺乏最基本的判斷力。我希望能夠給他們構建良好的成長環境,當然這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


于他而言,公益既是一份責任也是一份快樂。


在現場,看到孩子們歡聚在一塊,他有發自內心的快樂和感動!坝袝r你會因為那些地方的氛圍或是小孩子的笑容被感動到,覺得自己還有一點能量。所以也更應該盡這點小小的力量,對社會作一些貢獻!


對于21歲的陳立農而言,演藝和公益的道路都才剛剛開始。采訪中,他說得最多的詞就是希望和期待。而對于像陳立農這樣從一開始就帶著公益基因的新生代藝人,也值得粉絲、公眾抱有更多希望和期待。


對話陳立農


《中國慈善家》:請和我們分享一下你第一次參加公益的經歷,以及公益和你的工作之間的關系?


陳立農:第一次參與公益是我在18歲生日演唱會的時候,正好當時合作了一些周邊項目,后來我把所有個人收益都捐贈給了兒基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這算是當初開始公益之路的契機。公益是生活中必然要做的事情,當你有些能力的時候,我就想幫助到更多人。


《中國慈善家》:你說過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你是如何理解的?


陳立農:公眾人物之所以有責任,是因為有許多人能看到你的言行。當越來越多的人聽到我的音樂,看到我的作品和演出,我就會希望能夠為社會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在這個情況下就會去考慮更多的責任。

陳立農:如果不做藝人,我可能會做心理醫生

 

《中國慈善家》:你的粉絲自發組織了很多公益活動,你會考慮發起長期的公益項目號召粉絲參與嗎?


陳立農:我覺得做公益像生活一般。正因為我很喜歡小朋友,所以會參與很多和小朋友相關的綜藝和公益。希望大家參加公益是源于內心的熱愛,這樣才比較長久。實踐是最好的引導,粉絲看到你在這樣做,喜歡、贊同你的人就會和你一起努力實現。我覺得我們與粉絲之間就好像一個團隊,其中一個人做了一些事,剩下的人就會受到影響,這樣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中國慈善家》:為什么會對兒童公益項目情有獨鐘?


陳立農:孩子是未來的主人翁,他們會在不同的環境影響下長大,變成不同個性的人。當然希望能夠給他們一個更自在、更充滿愛的環境。而且和小朋友之間的對話是很直接很真實的,有時候真的會讓人感受到心里有陽光。


《中國慈善家》:你說要改掉太在意別人評價自己的習慣。為何很在意別人的評價,這是一種偶像包袱嗎?


陳立農:當一個公眾人物很難不被外界的聲音影響,就算是每個人在生活中也會在意周圍人的看法,但想想其實做自己覺得對的事就夠了。


《中國慈善家》:作為公眾人物,你認為“有些東西要自己收著”,指的是哪些?


陳立農:其實就是那些第一反應的東西?赡苌钪形覀兛吹揭恍┦虑榈臅r候,第一反應會是最激烈的,但作為公眾人物就需要多加考慮。情況是不是像每個人想的那樣子,以及我們這樣做這樣說會不會有不好的后果?壓制住沖動,更多去思考。


《中國慈善家》:現在來看,離你心中理想的陳立農還有多遠?希望自己朝哪個方向進一步努力?


陳立農:我理想中的自己沒有特別具體的形象,希望每一年都能比以前有更多學習和收獲,每一次有每一次的進步就好。音樂、戲劇,都想再多學習磨練。


《中國慈善家》:如果不做藝人,你會做什么?


陳立農:可能是做心理醫生(笑),想讓大家的心情都很好,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圖片編輯:張旭

值班編輯:萬小軍